-
“2024年,福建九座山同时上新观景台,门票没涨,体验翻倍。”
倒推三年,武夷山拿下世界最佳保护地,太姥山栈道刷屏,冠豸山玻璃台出圈。
景区集体意识到:单靠老牌招牌已不够,必须用“新视角”拉回被短视频惯坏的游客。
于是,海拔1175米的厦门云顶山凌晨四点排起长队,只为看一次城市日出;三明金铙山把绿皮火车开上1858米云端,把“华东屋脊”拍成动态壁纸。
动作背后是一套精准算法:栈道、小火车、观日台,全是低成本高传播的“拍照杠杆”。
游客省体力,景区省维护,社交平台得素材,三方共赢。
更深一层,福建把山海资源重新打包,让“山”不再只是山,而是可打卡、可社交、可二刷的复合场景。
问题来了:当所有山都装上玻璃、铺好铁轨,差异化还剩多少?
下一次,是拼海拔,还是拼故事?
留言说说,哪座山的新玩法最打动你,哪座山又差点意思?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