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山监狱开启“蝉鸣盛夏 心语归家”亲情帮教活动

武夷山 更新于:2025-08-14 12:21
  • 爱穿帆布鞋的女人
    >蝉鸣织就盛夏的序曲,亲情搭建心与心的桥梁。为深化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,武夷山监狱以“亲情”为重要抓手,创新教育改造思路,分七批在监内教育矫正中心朱子学堂开展“蝉鸣盛夏 心语归家”主题的亲情帮教活动。日前,首批活动顺利举行,第一监区17名服刑人员与42名家属在高墙内相聚,让思念落地、让悔改生根,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注入脉脉温情与强劲动能。

    一道桥,连起内外牵挂

    7月22日,上午9时,活动正式开始。“里面的生活怎么样?人有没有瘦了?”等待会见的间隙,几位家属低声交流着担忧。

    “请各位家属放心,监狱始终坚持‘惩罚与改造相结合、以改造人为宗旨’的方针,在严格管理的同时,更注重人文关怀。”面对家属的担忧与忐忑,一监区副监区长余闽向家属全面介绍监狱在服刑人员管理、教育改造、习艺劳动等方面的工作举措,以及服刑人员在改造中的具体表现,让家属对亲人的近况有了清晰了解。

    随后,服刑人员家属在民警引导下有序进入监区。民警化身“讲解员”,沿途介绍监狱的改造理念、管理模式及近年来取得的成效,帮助家属消除对监狱的陌生感与顾虑。

    同时,监区民警提前备好水果、饮料、蛋糕等食品,让服刑人员与家属在轻松的氛围中缓解紧张情绪。

    “这不仅是一次会见,更是监狱人文关怀的体现,是亲情力量的传递,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”教育改造科科长彭恭勇的一席话道出了活动的深意。

    一双手,唤醒改造初心

    活动现场,服刑人员与家属按指定位置就座。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视无言,泪水早已浸湿眼眶。随着交流深入,紧张感逐渐消散:有的倾诉思念,有的相拥啜泣,家属聊着家中琐事,服刑人员汇报改造进展,一幕幕温馨画面在现场上演。

    服刑人员傅某见到远道而来的体弱母亲,母子双手紧握的瞬间,思念与悔恨交织的泪水夺眶而出,浪子在亲情面前卸下防备,回归最本真的“儿子”角色。

    “家里一切都好,孩子听话,你放心。”服刑人员黄某的妻子轻声安慰,随后,又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与改造情况。“我一定遵守监规,好好改造,早日回家!”黄某哽咽着表态。简单的对话中,既有家属的牵挂,更有服刑人员的悔改决心。

    “爸爸现在表现很好,常受警官表扬。你们要好好学习,帮妈妈分担家务。”服刑人员胡某紧握着一双儿女的手,分享着改造成果。“下次见你要更厉害!”孩子稚嫩的回应成为胡某积极改造的动力。

    服刑人员张某向妻子细数改造中的进步,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的期盼。亲情的呼唤让服刑人员重新审视自我,从“被动改造”转向“主动赎罪”,坚定了回归家庭、回报社会的信念。

    活动接近尾声,民警组织多个家庭在“蝉鸣盛夏 心语归家”主题屏幕前合影。简单的合影定格了此刻的温暖,也成为服刑人员心中“好好改造、早日团聚”的精神航标。

    一份情,筑牢新生根基

    离别时分,细雨淅沥,仿佛为这场相聚增添了几分不舍。

    “谢谢你们给我们这样的机会,看到他真的在变好,我们就放心了。”家属们纷纷向民警表达谢意,感谢监狱为服刑人员提供良好的改造环境。

    这场历时一个半小时的活动,看似短暂,但亲情的力量已在服刑人员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。

    高墙之内,蝉鸣依旧;新生之路,温情相伴。这场盛夏的亲情之约,不仅是一次教育改造的创新实践,更彰显了监狱以情化人、以文化人的治理温度。此次亲情帮教活动是武夷山监狱探索“亲情+感恩”教育模式的生动实践。

    下一步,武夷山监狱将持续推进后续六批活动,将人文关怀融入教育改造全过程,不断创新工作方法,推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再上新台阶,助力更多服刑人员早日回归社会、成为合格公民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